区块链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广阔舞台
智慧城市是人们应对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度,导致城市治理难度大幅提升,城市居民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愿望越来越难被满足。随着物联感知设备的出现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得以在物理城市空间之上开辟虚拟信息空间,并通过对虚拟信息空间中的城市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分析,指导城市高效、精准决策,由此催生了智慧城市发展理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传统智慧城市建设聚焦信息技术在各业务领域应用,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不足,产生大量“信息烟囱”与“数据孤岛”,制约了信息手段效能最大化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发展理念下沉,从单点布局向全局规划拓展,从垂直打通向横向整合延伸,力求打造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然而,当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背书的信任机制导致城市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有序、低成本流动难以实现,正逐步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掣肘。
区块链技术为城市数据的可信流转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融合了点对点网络、数据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区块链创造性地建立起以技术本身而非第三方主体为背书的信任机制,为在不可信网络中进行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由于区块链处于信息技术体系基础层面,具备较强的普适性与泛化能力,因而迅速由早期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渗透融合,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开了全新视野。
二、区块链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试点应用不断涌现
尽管区块链技术仍在快速演进之中,基于区块链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应用试点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落地。
国外方面,迪拜正致力于打造全球第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政府,并计划到2020年,全部政府文件实现链上处理;维也纳使用区块链提升公共交通线路、火车时刻表、社区投票结果等城市数据的安全性及使用便捷性;美国福蒙特州南伯灵顿市正在试点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房地产交易,以期降低土地数据管理成本;印度政府使用区块链实现个人身份识别与信息验证,在数据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可共享。此外,瑞典、俄罗斯、英国、瑞士、韩国、日本、泰国、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
国内方面,南京上线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证照共享平台,提升数据防篡改能力,助力行政事项全程网办;深圳打造中国区块链电子发票首个试点城市,借助区块链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提升税务部门、企业和商家运营管理效率,大幅简化发票报销流程;江苏常州设立医联体区块链试点,以期用低成本、高安全方式解决医疗数据安全保护以及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问题;雄安新区已上线区块链租房平台,尝试解决房屋租赁场景中的租户数据隐私保护及“真人、真房、真住”等问题。此外,区块链技术在精准扶贫、智慧电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均有落地尝试。
总体来看,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场景可归纳为四类:一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个人健康及医疗数据的保护、租客隐私信息保护等,依托区块链的数据加密存储与防篡改特性;二是数据追溯,如电子发票、地产交易数据管理等,依托区块链中天然的链式数据存储结构;三是数据存证与认证,如个人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存证等,依托区块链的数据防篡改特性;四是数据低成本可靠交易,如个人、企业、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等,依托区块链智能合约对数据使用权、收益权等的精准管控。
三、区块链将有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水平发展
不可否认,在区块链热潮尚未褪去的当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区块链应用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应用场景实为“伪场景”,即在这些场景下,区块链技术并非不可替代,且并非最优技术方案;二是单靠区块链技术仍然难以解决信息由线下到线上的可信传递,物理-虚拟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防篡改仍然难以覆盖全部环节。
在当前技术发展阶段,可依据以下三个原则筛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适宜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场景:一是活动参与方足够多,通常达到4~5家以上,场景中信息流、业务流、价值链复杂度高;二是参与方之间难以建立有效信任,依托第三方担保的传统信任机制成本高企;三是链下信息在上链环节,其真实性、有效性易于被计算机校验和核实。
未来,随着区块链及其配套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其在数据生产、采集、处理、传输、存储、挖掘利用、收益分配等各环节的助推与保障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既能有效推进城市数据的共采共享与可信流转,又能充分保护数据安全与收益权。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应用将强有力地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文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niceseo99@gmail.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