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格式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HTTP协议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格式是什么的相关知识点,内容详细,逻辑清晰,相信大部分人都还太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请求报文格式
1.1 服务器测试代码
服务器测试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 创建通信端点: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fd < 0) { perror("socket"); return -1; } // 设置本地地址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bzero(&my_addr, sizeof(my_addr)); // 清空 my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ipv4 my_addr.sin_port = htons(8000); // 端口 my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 ip // 绑定 int err_log =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my_addr, sizeof(my_addr)); if( err_log != 0) { perror("binding"); close(sockfd); return -1; } err_log = listen(sockfd, 10); // 监听,监听套接字改为被动 if(err_log != 0) { perror("listen"); close(sockfd); return -1; } printf("listen client @port=%d...\n", 8000); int connfd; connfd = accept(sockfd, NULL, NULL); // 等待连接 char buf[8*1024] = {0}; read(connfd, buf, sizeof(buf)); printf("%s", buf); while(1) { NULL; } return 0; }
浏览器输入url地址:
终端启动服务器程序,测试http的请求报文:
1.2 请求报文格式说明
HTTP 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请求包体4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请求行
请求行由方法字段、URL 字段 和HTTP 协议版本字段 3 个部分组成,他们之间使用空格隔开。常用的 HTTP 请求方法有 GET、POST。
GET:
当客户端要从服务器中读取某个资源时,使用GET 方法。GET 方法要求服务器将URL 定位的资源放在响应报文的数据部分,回送给客户端,即向服务器请求某个资源。
使用GET方法时,请求参数和对应的值附加在 URL 后面,利用一个问号(“?”)代表URL 的结尾与请求参数的开始,传递参数长度受限制,因此GET方法不适合用于上传数据。
通过GET方法来获取网页时,参数会显示在浏览器地址栏上,因此保密性很差。
GET / Host: 192.168.11.80:9889 User-Agent: Mozilla/5.0 (X11; Ubuntu; Linux x86_64; rv:28.0) Gecko/20100101 Firefox/28.0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POST:
当客户端给服务器提供信息较多时可以使用POST 方法,POST 方法向服务器提交数据,比如完成表单数据的提交,将数据提交给服务器处理。
GET 一般用于获取/查询资源信息,POST 会附带用户数据,一般用于更新资源信息。POST 方法将请求参数封装在HTTP 请求数据中,而且长度没有限制,因为POST携带的数据,在HTTP的请求正文中,以名称/值的形式出现,可以传输大量数据。
POST /search HTTP/1.1 Accept: image/gif, image/x-xbitmap, image/jpeg, image/pjpeg, application/vnd.ms-excel, 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msword, application/x-silverlight,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 Referer: <a href="http://www.google.cn/">http://www.google.cn/</a>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NET CLR 2.0.50727; TheWorld) Host: <a href="http://www.google.cn">www.google.cn</a>
2)请求头部
请求头部为请求报文添加了一些附加信息,由“名/值”对组成,每行一对,名和值之间使用冒号分隔。
请求头部通知服务器有关于客户端请求的信息,典型的请求头有:
请求头 |
含义 |
User-Agent |
请求的浏览器类型 |
Accept |
客户端可识别的响应内容类型列表,星号“ * ”用于按范围将类型分组,用“ / ”指示可接受全部类型,用“ type/* ”指示可接受 type 类型的所有子类型 |
Accept-Language |
客户端可接受的自然语言 |
Accept-Encoding |
客户端可接受的编码压缩格式 |
Accept-Charset |
可接受的应答的字符集 |
Host |
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一个IP 地址,即虚拟主机 |
connection |
连接方式(close或keepalive) |
Cookie |
存储于客户端扩展字段,向同一域名的服务端发送属于该域的cookie |
3)空行
最后一个请求头之后是一个空行,发送回车符和换行符,通知服务器以下不再有请求头。
4)请求包体
请求包体不在GET方法中使用,而是POST方法中使用。
POST方法适用于需要客户填写表单的场合。与请求包体相关的最常使用的是包体类型Content-Type和包体长度Content-Length。
2. 响应报文格式
2.1 客户端测试代码
启动nginx服务器:
编写客户端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 创建通信端点: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设置服务器地址结构体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bzero(&server_addr,sizeof(server_addr)); // 初始化服务器地址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IPv4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80); // nginx服务器监听的端口 inet_pton(AF_INET, "192.168.31.109", &server_addr.sin_addr); // 服务器ip // 主动连接服务器 int err_log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if(err_log != 0) { perror("connect"); close(sockfd); return -1; } //http请求报文包 char send_buf[] = "GET /mike.html HTTP/1.1\r\n" "Accept: image/gif, image/jpeg, image/pjpeg, application/x-ms-application, application/xaml+xml, application/x-ms-xbap, */*\r\n" "Accept-Language: zh-Hans-CN,zh-Hans;q=0.8,en-US;q=0.5,en;q=0.3\r\n"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7.0; Windows NT 10.0; WOW64; Trident/7.0; .NET4.0C; .NET4.0E;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0.30729; .NET CLR 3.5.30729)\r\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r\n" "Host: 192.168.31.109:8000\r\n" "Connection: Keep-Alive\r\n" "\r\n"; //发送http请求报文包 send(sockfd, send_buf, sizeof(send_buf)-1, 0); //获取http响应报文 char recv_buf[8*1024] = {0}; recv(sockfd, recv_buf, sizeof(recv_buf), 0); printf("%s", recv_buf); return 0; }
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地址,得到test.html网页:
启动程序,测试http的成功响应报文:
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地址,没有得到相应网页:
启动程序,测试http的失败响应报文:
2.2 响应报文格式说明
HTTP 响应报文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响应包体4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1)状态行
状态行由 HTTP 协议版本字段、状态码和状态码的描述文本3个部分组成,他们之间使用空格隔开。
状态码:
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表示响应的类型,常用的状态码有五大类如下所示:
状态码 |
含义 |
1xx |
表示服务器已接收了客户端请求,客户端可继续发送请求 |
2xx |
表示服务器已成功接收到请求并进行处理 |
3xx |
表示服务器要求客户端重定向 |
4xx |
表示客户端的请求有非法内容 |
5xx |
表示服务器未能正常处理客户端的请求而出现意外错误 |
常见的状态码举例:
状态码 |
含义 |
200 OK |
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0 Bad Request |
请求报文有语法错误 |
401 Unauthorized |
未授权 |
403 Forbidden |
服务器拒绝服务 |
404 Not Found |
请求的资源不存在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
服务器内部错误 |
503 Server Unavailable |
服务器临时不能处理客户端请求(稍后可能可以) |
2)响应头部
响应头可能包括:
响应头 |
含义 |
Location |
Location响应报头域用于重定向接受者到一个新的位置 |
Server Server |
响应报头域包含了服务器用来处理请求的软件信息及其版本 |
Vary |
指示不可缓存的请求头列表 |
Connection |
连接方式 |
3)空行
最后一个响应头部之后是一个空行,发送回车符和换行符,通知服务器以下不再有响应头部。
4)响应包体
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文本信息。
以上就是“HTTP协议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格式是什么”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感谢各位的阅读!相信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都有很大的收获,小编每天都会为大家更新不同的知识,如果还想学习更多的知识,请关注蜗牛博客行业资讯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niceseo99@gmail.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评论